“第19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于6月2日在上海顺利闭幕,国内众多眼科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襄盛举。本届会议多种形式展现了白内障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和临床经验,涵盖了“精准屈光白内障手术方案”、“屈光白内障手术体系建立和管理”、“复杂性白内障病例的诊治”等十二大学术主题,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会上,一场关于“当白内障遇上糖尿病”后如何进行风险评估、手术时机和方案选择的讨论备受关注,为此《国际眼科时讯》特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接受专访。姚克教授就糖尿病患者并发白内障后如何全面打造整体手术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并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白内障+DME:先手术还是先治疗DME?——国际指南有规范! “当白内障遇上糖尿病”,需要从系统性疾病评估、术中特殊情况处理、IOL选择、术后视觉质量的提升、后发障及黄斑水肿的预防和处理,以及长期的眼底筛查随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打造个性化、规范化的“整体手术解决方案”,目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还没有做出共识,姚克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谈到,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内障,手术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往往会伴有黄斑水肿的问题,需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水肿时测量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也可能会有一点不准确。
到底是先治疗黄斑水肿还是先做白内障手术后进行治疗?姚教授推荐了ICO关于糖尿病眼保健的指南[1],该指南做了比较明确的规范化推荐:在糖尿病性白内障轻微阶段,即眼底看得很清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时,可以先不进行白内障手术;如果达到中期白内障,眼底比较严重且有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黄斑水肿可以先行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或者抗VEGF药物治疗;如果发生比较严重的白内障,而且是进展性的,屈光介质晶状体比较混浊,眼底情况看不清楚时,建议可以先做白内障手术,然后再进行DR的评估,给出治疗方案。总结而言,如果能先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则先治疗眼底病变,再进行白内障手术;如果白内障影响到眼底观察,建议先行白内障手术,也有一部分可以在做了白内障手术、或者在白内障手术以前用抗VEGF药物,术后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最终的治疗。姚教授最后高度评价了这一指南对临床医生极大的指导意义。
全面考虑,精准规范——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预防
姚教授谈到,眼科医生应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非常重视,第一这些患者的眼内结构比较脆弱,尤其是角膜内皮,因此应尽量减轻对眼内结构的干扰[2]。浙二眼科团队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尤其是在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中,术后很短时间内炎症因子上升后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关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对于角膜的影响也做了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水肿程度高于普通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与其炎症因子释放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眼内组织,保护角膜内皮,手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此外,应由比较熟练的眼科医生完成,因为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当中还会有瞳孔缩小等术中并发症,手术难度也会相对大一些。糖尿病性白内障术中动作要轻柔、器械进出眼内的次数尽可能减少,减少不必要的动作,缩短手术的时间,争取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