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首页 >> 信息中心 >>详情
改变青光眼作为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现状
来源: | 作者:中国眼科网 | 发布时间: 2022-03-04 | 961 次浏览 | 分享到:

      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病,严重损伤患者的视功能。长期以来,青光眼被认定为全球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即使在今天降眼压药物种类明显增多、手术方法越来越优化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有资料估计,2020年全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中眼盲人数达590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中眼盲人数达530万。但值得注意的是,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视觉报告》中指出,相当比例的致盲性眼病患者在及时诊断和治疗后不会致盲和视觉损伤。估计全球青光眼患者为6400万人,其中仅有690万人(10.9%)报告由于病情严重而发生盲或中重度视觉损伤。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青光眼患者发生眼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损伤程度,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改变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的现状。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仔细观察后发现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合理及随诊不规律是导致青光眼患者致盲的常见原因。

 

      青光眼患者诊断不及时的情况相当常见,这与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患者和家庭成员对青光眼的认知程度及当地的医疗条件和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急性PACG在急性发作后由于就诊不便,或者怀疑是胃肠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而未能及时到眼科就诊。急性PACG是眼科急诊之一, 需要争分夺秒地妥善处理,及时将升高的眼压降为正常。否则一次急性发作就会产生严重的视功能丧失,甚到失明。慢性PACG和POAG的过程隐匿,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令人警觉的症状。即使已经发生眼压升高和视功能损伤,也常常因为无症状而被患者忽视,直至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出现明显的视功能损伤时才到眼科来就诊。一些患者甚至在无意中将相对较好的一眼遮盖后才发现另一眼几近失明,再到医院确诊为青光眼,失去宝贵的治疗机会。一些人具有明确的发生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如青光眼家族史等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发生几代人都因急性PACG而导致失明的情况。在临床中,一些医师过多地注意青光眼患者有无症状和视功能改变,却对各类青光眼发病的全过程缺少深刻认识,因而没有采用正确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方法。长期使用的原发性青光眼分期方法加重了这种情况。例如急性PACG分为临床前期、前驱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和绝对期,对于临床前期的诊断往往是在一眼已经诊断为急性PACG后,另一眼即使没有症状才能诊断。其他各期的诊断都离不开患者的症状。实际上在急性PACG发作之前,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已有浅前房和窄前房角等特征,可以引起眼科医师的警觉。对于慢性PACG和POAG来说,在发生视功能损伤之前就可能已经出现眼压升高等情况,也可以引起眼科医师的警觉。

 

      青光眼确诊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合理是导致眼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另一个常见原因。长期以来,青光眼的治疗目标仅仅是将眼压降到正常范围内,而没有考虑到应当根据患眼的视盘和视野损伤状况以及全身状况,将眼压降低到不再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目标眼压范围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确定原定的目标眼压是否恰当而加以调整。一些患者和医师对所用药物了解不够,因而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恰当的治疗。一些患者和医师盲目地选择手术治疗,不能从患者的利益和病情来选择最恰当的治疗。一些患者采用一些疗效不确切、似是而非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眼压测量、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以及视野检查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根据,但是一些医疗单位的在做这些检查时比较粗糙,检查的准确性存疑,以至于很难以此来判断目标眼压是否恰当。

 

      青光眼患者随诊不规律也是导致盲和严重视觉损伤的常见原因。一些患者以为没有症状就是病情稳定,只在有症状或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去就诊。一些患者以为做了青光眼手术就可以治愈青光眼,而不再定期随诊,以至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也不能及时发现。眼科医师在处理青光眼患者时缺少随诊的安排。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属于慢性病,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和医师缺少对青光眼患者定期随诊的管理制度和安排。

 

      综上所述,改变青光眼是致盲性眼病现状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和长期随诊。